闽西汉剧,旧称“外江戏”,亦称“乱弹”,福建的当地戏剧剧种之一。他脱胎于外来剧种,吸收闽西客家方言和民间音乐而逐渐形成独具风格的当地剧种,首要流行于闽西、粤东、赣南和闽南部分地区,播及台湾、东南亚。
闽西汉剧源于湖南祁阳的楚南戏即祁剧,自清代乾隆年间传入闽西,迄今已有200多年前史,期间不断吸收当当地言和民间音乐,于嘉庆年间逐渐衍化成闽西本地的当地戏剧剧种,20世纪30年代初定名为汉剧 ,20世纪50年代末为与湖北汉剧相差异,正式改称闽西汉剧。[2]
闽西汉剧音乐以西皮、二黄为主,并有昆腔、梆子腔、弋阳腔、佛调、民间小调等多种声腔;人物行当有小生、老生、丑、乌净、正旦、青衣、婆角等;以外江弦即闽西人称“吊规”作配乐弦乐,配之以月琴、三弦、月胡、笛、唢呐、古筝、琵琶及青铜大锣、圆通大鼓等各种乐器,舞台气氛热烈、严重。[3] 代表剧目有《大闹开封府》、《百里奚》、《兰继子》、《二进宫》、《大闹开封府》、《贵妃醉酒》等;优异表演艺术家有蔡迈三 (1898~1972)、张全镇(1886~1948)、钟熙王、林南辉(1898~1952)、陈坤福(1906~1986)、邓玉璇等